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第五章』發展經濟篇

祇知〝向錢看〞,錯啦!
王永慶生前致力塑造社會形象!
王文洋目前努力爭產破壞形象?
談父子處人風格不同造成行事結果迴異
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過世之後,他生前十分重視的社會形象,受到主客觀的各種因素影響,尤其是長子王文洋在喪禮之後,爭產動作頻頻,成為社會新聞的焦點,為王文洋幕後操盤作媒體宣傳的〝顧問〞們,完全沒有顧及王永慶先生的身後令名,致使王文洋在其父屍骨未寒之時,受到肖、不孝的指責!所謂孝者: 父在順其言、父去承其志!王文洋為呂安妮離家,尚可用「小杖則受,大杖則走」的道理來解釋,但現在爭產動作,已經上綱到〝敵我矛盾〞的地步,他的"友好"汪笨湖公開指稱他離開臺塑是為了「躲死」,毋寧太過?王永慶先生有三房妻室,子女衆多,在大家庭中,人多口雜,牙齒咬到舌頭的情况,在所難免,但作為一家之主的王老先生,治家極嚴,他的子女,包括王文洋在內,在嚴父的教導下各有成就,沒有一個成為社會的蠢賊,由此可証!他在世時,王文洋即使巳離開臺塑,但與二房及三房的弟妹之間親情往來,也未聞有任何嚴重衝突情况發生過,今日何以致此?雙方在面對王永慶先生遺照時,頭腦冷靜的想想吧: 這位活到九十多歲的大家長,並沒有繼承乃父的任何遺產,白手起家,帶領弟、妹自行創業,成功之後,創辦長庚紀念醫院,彰顯父德,又在豪華氣派的臺塑大樓頂樓,鋪設菜園,讓母親在車水馬龍的鬧區中,安享習慣的田園之樂!和其弟王永在先生更是親愛精誠,合作無間數十年不變,才有今日臺塑集團的規模!目睹王文洋在〝德高望重〞如李登輝、〝名滿菜市〞如汪笨湖以及〝幕僚〞、〝顧問〞蔟擁之下,打出拱王文洋參選總統的旗號,毫不顧及王家親情及社會形象,一昧為了幫王文洋爭奪老父遺產,詭謀百出,也出盡了<洋>相,難道孝子真的祇出寒門麽?

我有幸曾於1969年未起,到臺塑エ作了二年,追隨王永慶先生,担任臺塑對媒體的公関エ作,當時臺塑的辦公大樓,位於臺北市新生北路與南京東路轉角處。我到職首日,到董事長辦公室請訓,他祇說了一句話: 「任何報紙、雜誌、電臺批評臺塑集團(當時祇有七家公司)或者我們兄弟ニ人,就是你失職!」可見他對企業形象及個人形象的重視程度!但他對文化、出版界的支持與重視,並非完全為了商業利害関係,如「中外雜誌」創辦人王成聖教授來找我,說明這本以刊登現代史料為主的刊物,經營十分困難,希望臺塑集團刊登產品廣告,給予支持。我知道實施利潤中心制的產銷單位無法編預算,就專案請示董事長,拟妥洽請「軍友社」訂閱該刊物五百本,為期一年,由臺塑公関預算捐款給軍友社付費的草案,立即獲准,照案實施!為了避免多如牛毛的雜誌要求比照辦理,難於應付,我一直對此事保密,現在ニ位王先手在天上相見歡,我可以在人間說出來了!
臺塑集團的主力「臺化公司」研發產製洗碗精、洗菜精上市前,舉行記者會,董事長因十分重視,臨時变更行程,趕到現場,當他看到宣傳資料時,立刻接過麥克風向在場記者說﹕資料有錯誤,裝產品的塑料瓶不可以當茶杯用,這種化學原料遇熱會分解毒素,最好不要當水杯用!他並轉頭對臺化員工說: 我知道瓶子不能裝水,會影响銷售,但是我們不可以騙人!這是我在場親歴目擊重視社會責任與形象的王永慶先生!但由於他的誠實說明,的確影響了產品的銷路,後來被迫改包裝,成本大幅提高,可証王先生不是唯利是圖的奸商!
當時,王永慶先生與王永在先生的辦公室均在四樓,四樓的單位名稱是總管理處,都是非主管的中、高級幕僚,董事長與總經理對在四樓上班的我們很客氣,也很尊重,從不直呼姓名,多稱先生、小姐,熟悉的祇叫名字,董事長在私下用臺語發音叫我「阮仔」,我在約期二年届滿時,决定回報界到民族晚報任職,薪支所得是臺塑的三分之一,他問我為何不肯留下來升職,我說担任公関,為了公司不能得罪人,祇好哈腰賠笑,與我個性不合,「忍不住啦!」他聽了大笑!離職前日,我被召到他的辦公室,收下當時可以買兩戶公寓的紅包!他說: 公司不能給你離職金,這是我自己的錢,謝謝你這兩年沒有讓我挨駡!
1980年代,他到美國德州投資設廠,道出洛杉磯,我到他下榻的酒店去拜會,在走廊上相遇,他很高興的叫我﹕阮仔,你在做什麼?到德州去幫我吧!我告訴仍在辦報,報名叫「加州論壇報」,在德州的中文書店可以買到,他看看我說﹕你也很堅持啊!
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王永慶先生,看到他逝世的報導,想起他叫我「阮仔」的聲音,再看到王文洋爭產的動作,作為他的舊屬,禁不住內心的感慨,祇想說一句﹕王文洋,請你不要受別人的挑唆,讓他老人家安息吧!
2009/07/20 臺灣公論報


政客名嘴為何爭着牽金牛
王文洋爭產被多少人牽着鼻子演鬧劇

臺塑創辦人王永慶的家族,在他過世後為爭遺產鬧出的風波,因為有外力介入,方興未艾,焦點集中在他的二房長子王文洋身上,各種媒體的相関報導,都是王文洋對遺產處理的言行舉止,但任何媒體記者在聽到王文洋的"友好"、"顧問"的「据說」之後,向他查証,王文洋皆以一號表情回答﹕「不是我說的!」、「我沒有這樣說」作答,但媒體為了銷售量與收視率仍然以他作為焦點,似乎王家除了他,其他成員,對處理遺產,並不関心,這種既不合理也不符事實的表象,不但傷害了王永慶,王氐家族、臺塑集團,員工士氣、股東信心、也重創了王文洋本身的社會形象,介入的政客與名嘴,放話要支持王文洋將來選總統,爭相在遺產上作文章表態,伸出髒手搶着牽金牛,着眼點就放在王文洋一旦千億落袋,他們跟在身邊,即使檢幾個王文洋口袋裡掉出來的零頭,也一定不是小數目!

王文洋想參選總統,不是空穴來風,他在2007年就有這個念頭,當時農民黨曾由沒有被中國國民黨提名競選連任的立委柯俊雄居間,按排與王文洋洽商,由該黨提名參加2008年的選局。王文洋請他的老師廖大林出面邀請了學者、媒體人與政界朋友,分批在他的辦公室會談,經過這些人就各方面情况的分析,才使他瞭解「談何容」!時間太過迫切,參選祇是浪費資源,才作罷論。
但經過這一波深入而且專業的研討,王文洋理解到他的確具備將來競選總統的條件﹕
: 本省藉
: 有博士學位
: 具備財經專業
: 經營之神王永慶之子
: 有臺塑集團基本票源支持
: 有與大陸合作的經驗,對兩岸関係事務熟悉
: 有世界觀及國際人脉

祇是在王永慶一貫不喜踫政治的原則下,王文洋在國內政界少有朋友,更無人脉,就成了這次政客與名嘴介入插針的縫!
 王永慶過世不久,王文洋就拜訪前總統李登輝,並且否認是為了請這位"德高望重"長輩出面,為他家事喬遺產紛爭,媒體立刻傳播李登輝有意拱王文洋參選這届總統的消息。李登輝一手打造的臺聯,是一支先天不足的九流政客雜牌隊伍,這些人一如李登輝,在當時的政界流離失所,大家攏在一起取暖,寄身〝前總統〞光環下傲人,但不過四年,風流雲散,己經起不了作用!王文洋上門,當然是另起爐灶的好機會,所以在事後就有了密見宋楚瑜「父子重逢」、〝澄清誤會〞的戲碼上演!宋楚瑜在2000年就是無黨籍總統候選人,又曾自組規模聲勢比臺聯大的多的親民黨,雖然在參選臺北市長的〝最後一役〞輸到脫底消聲匿跡迄今,但原親民黨人在政界仍相當活躍,立法院中,掛着中國國民黨旗號〝親〞幫兄弟也多是舉足輕重影響力甚大的大委員,加上第一大縣的臺北縣長周錫偉等等,實力不差,祇欠東風,如果李登輝從中撮合,借到王文洋爭來的鉅額遺產金援,在2012年,不論是王文洋敬老的宋、王配,或是宋楚瑜提拔後進的王、宋配搭擋選總統,果如是,現在中國國民黨內的連系、本土系、吳系屆時會不會「殺君馬」致使政黨再度輪替就不無可能!因為除了吳伯雄﹔連戰、王金平都是李登輝拉拔出頭的政客!

我曾和王文洋有過ニ次開會談話的機會,他也送給我他寫的書,可以看出他的理想性,但與他的父親相較,聰明過之,細緻不足,例如我參加的那次會談,散會時己逾晚間八時,却沒有準備晚餐,這在「王永慶時代」是不可能發生的,王董事長主持的會議,下午六時許未散,餐盒就會送到會議桌上,人人有份,這是小事,却是管理的基礎,也是讓與會人士感受到被尊重與被関心的重點,人脉就是從這種小事建立起來的!
2009/07/29 臺灣公論報  1350

30萬的禮服VS 20萬的醫藥費
連家節簡的婚禮對照〝賣糖豆豆〞的求生存
前副總統、行政院長、現任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被大陸西安小學生「奉命」尊稱為〝連爺爺〞的連戰於314日為次子勝武完婚,在台北市五星級酒店設宴,席開61桌,對連家的人脈與財富而言,己經做到了連戰事先申明盡量節簡的原則,但連家辦喜事,媒體凑熱鬧,無論是平面媒體還是電子媒体,前後數天都大篇幅、長時間的報導,鉅細靡遺,尤其是連老太太方瑀女士,事先遠赴美國紐約,邀請為美國總統奧巴馬夫人設計服裝的華裔服裝設計師,為新娘子訂置一襲價值30萬元的禮服,羨煞多少待嫁女兒心,也氣煞本地婚紗嶪者!此舉對黨內同志現任行政院長吳敦義提倡的庶民經濟政策實在不捧場。不過,連家即使在臺北祇花三萬元買婚紗,也非庶民,是爭的事實!
相對於連家置辦30萬元一襲的婚紗報導,同日的另一則引人感嘆的新聞是在臺中有一位小名豆豆的小朋犮,因為患病,接受化療,掉光了頭髮,由於必須籌措20萬元們醫藥費,他為了減輕父母的工作量,每天傍晚到市場去幫忙父母叫賣糖果,許多人聞訊後,專程去買糖果,希望能幫助小豆豆,這是中華文化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我不想呼籲連戰把為次子婚禮喜宴節簡的餘額,也去向小豆豆買糖果,但希望國內的豪門鉅賈,在栽培含着金湯匙出世的下一代時,都能發揮向小豆豆買糖果的庶民一樣: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10/03/23 臺灣公論報 500  


 
外資不進來
陸資進不來
臺資趴趴走
臺灣振興經濟資金那裡來

最近因為「南山人壽」標售案,被在香港註冊的博智與中策兩家公司聯手得標,又引起了所謂"陸資偷渡"的話題。競標失敗的臺灣中信集團放話指責得標對手,含有大陸資金,要求主管單位調查!
這個個案表象是兩家金融業者,在爭搶一隻會生蛋的金鷄母,深層的問題是在考驗淺碟型的臺灣經濟對於外來資金,採取什麼樣的態度?自從1980年代鹿港拒絕杜邦設廠後,外資來臺,除了在股票市場上搶帽子,真來投資的不多,古根漢案遭拒後,爭取外資來臺,成了難題!馬英九的两岸政策,把振興臺灣經濟的重點放在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消費; 及開放陸資來臺投資,是從振興臺灣經濟需要大量外來資金挹注的務實觀點着眼!跟過蔣經國的馬英九當然知道,要不是蔣經國毅然向沙烏地阿拉伯借錢搞十大建設,臺灣就不會有今天經建規模!但有了今天的經建規模,臺灣反而失去了向外借錢的資格!經過李登輝時代十二年的揮霍,陳水扁時代八年惡搞,馬英九接下了一個空虛的國庫,又踫上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全球各國都不能倖免,唯獨中共反蒙其利,成了全世界的金主,且看歐、美、亞、非各洲各國,都在爭〝中資",祇有臺灣為了恐懼被人民幣統一,對於大陸資金登臺,躊躇徘徊,馬英九上任一年半了,相関單位〝研考〞陸資來臺的規範!仍在〝延久〞!
資金無國界,重在管理,以在社會聚集資金的保險業為例,它起自荷蘭,盛於英國,發展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事業體,成功的主因就是英國為它制定了可久可遠、鉅細無遺的管理規則,所以,在全球各國的保險業中流通着全球最鉅額的資金,井然有序,成為穩定全球金融秩序的主要力量!

從大處着眼,臺資在過去20年政府管理無方的情况下,用脚投票,順着單行道出國,有去無回,僅臺塑王永慶就被發現在美國有新臺幣近三千億,可見政府對資金管理的疏失與漏洞多大!以及臺資外流情况的嚴重性!
這次引發話題的「南山人壽」標售案,該公司是美國AlG集團的成員,AlG在金融海嘯中,幾遭滅頂,出售海外資產,回救母公司,理所當然!而競標双方,一是臺資,一是港資,得標的價金,雖然標價高達22億美金,均須由AIG滙回美國,不會留在臺灣!除了保住這家外資保險公司,繼續留在臺灣,保障了員工與客戶的權益外,資金方面,則是臺資赴美,還是港資赴美的不同。至於港資之中,是否含有陸資?多少?反而成了考驗馬英九爭取陸資來臺的試金石!
競標失敗的中信集團,正值多事之秋,辜家與陳水扁的貪污案,有千絲萬縷的関連,如在對金融事業管理嚴格的英國,中信很可能不得參與競標!而在立法院為中信〝仗義執言〞的立委,又是扁系大將高志鵬,也是奉行排拒陸資來臺的民進黨主力部隊,是則主管單位能否抗拒壓力,就值得注意了!
資金來源不足的臺灣,在外資不進來,陸資進不來,臺資趴趴走的情况下,馬英九的振興臺灣經濟政策方案,資金那裡來?
2009/10/31 臺灣公論報  1150

兩岸經貿主導權行將易位
 兩岸簽訂經貿架構
 後遺症並非政治主權問題
從台商去大陸包二奶
到陸商來臺灣包ニ奶

由國民黨智庫草擬的「CECA」方案,在今年稍早經總統馬英九正式提出﹔獲得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正式回應,不但歡迎,而且表態支持創建這一促進、規範雙方在經貿領域合作互補的雨岸經貿合作平台,但在台灣却遭到為反對而反對的民進黨杯葛,自主席蔡英文以下,該黨的從政同志及意見領袖,無不重彈老調﹕狺狺於主權及被矮化的疑慮,强力杯葛,遏阻兩岸簽署「CECA」,而招致企業界强烈的不滿!兩地三黨及藍、綠企業對於「CECA」各抒巳見,議論紛紜,但都沒有話說從頭,也沒有深入核心,抓到重點,重點是;2010年東恊加1的「亞洲太平洋自由貿協議﹝FTAPA﹞成立後,兩岸之間如果沒有經貿平台的組建,將因為該貿協建立的関稅壁壘而失去大陸及東南亞市場,台灣依賴的外貿就會萎縮而窒息,但建立兩岸經貿平台「CECA」之後,產品雖可以到市場行銷,却從台灣接單的直接外銷,变成大陸接單的轉口外銷!這是馬英九在推動兩岸政策中的盲點!在沒有大魄力跳脫聚焦於兩岸的狹隘設限的情况下,國民党智庫祇能見招拆招,提出「CECA」作為權宜之計,較諸新黨倡議同樣以WTO架構作基礎,創建「中華台灣國際經貿特區」的政綱,無論高度與自主性,都對台灣較為有利,兩相對照,最明顯的差異就在後者但堅持兩岸經貿政策由台灣主導的一貫優勢,而且採取可以操之在我的創建面向國際的全面零関稅自由貿易區,爭取在全球性經濟衰退、國際貿易的萎縮的年代,破除各國各地紛紛建立関稅壁壘對台灣外貿形成不利的情勢,爭取與即將成立的的「FTAPA」在國際貿易方面平等的地位,而不是如「CECA」在表面上與大陸取得平等互惠的関稅協定,事實上却是用大陸作跳板,企圖從後門進入「FTAPA」,藉此保住該組織十六國的市場,因為依照中共籌組「FTAPA」的時程: 2010年成立,會員國是東協十國加上中共,而在2011年增加日本、韓國加入、到2012年在印度、澳洲、紐西蘭加入後,就形成了東恊加六的規模﹔區域含蓋自印度洋至南半球的大洋洲,南北向自東北亞至東南亞,這十六個國家市場之大,對台灣國際貿易之重要可想而知,國民黨智庫设法為馬政府解决問題,提出「CECA」方案,力稱是為了在「FTAPA」成立之前,預作準備,對國內宣導政策,祇揀好話,極盡誤導。因為一事兩面,從胡錦濤立即反應,就可以知道中共看到了可以自「CECA」的簽署中,將台灣對「FTAPA」成員國的直接外銷接單轉變成為由大陸接單轉銷的間接外銷,尤如今日台商在台灣接單轉給大陸出貨一樣,祇是情勢反轉,以前是台商去大陸包二奶,總部老家在台灣,此後則是陸商來台包二奶,總部老家在大陸。國民黨在馬英九、劉兆玄會見台灣企業界代表後,宣稱企業界全体支持馬英九簽署「CECA」的决策,理所當然,因為,能進入會場的企業界代表、個個都是足跨兩岸的A咖,對他們來說,賺進名牌西裝口袋的是新臺幣還是人民幣,並無差別,可是遍佈全國,依賴直接外銷求存的中小企業,如果接不到訂單,就祇能関門大吉了。「CECA」是一碟滲了瀉葯的美食,担心在「FTAPA」成立後會餓死的情况下,台灣是不是必須苦着臉吞食?值得深思!更應該重視新黨提出創建「台、澎、金、馬」為非戰之區、和平之島的政綱、成立「中華台灣國際經貿特區」,即使在中共制肘下,用特區名義加入「FTAPA使之成為東恊加七,也强過「CECA」、更可以在2015年該組織發行く亞元)時,不致被排除在外啊!

博鰲論壇開啟兩岸會談
蕭萬長為「亞洲貿協」開路
蕭萬長於四月六日公開宣佈:他將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身份,一如以往五年、第六次參加在中國海南舉辦的博鰲論壇。這是蕭萬長在三月二十二日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任副總統之後,在五月二十日就職之前首度出國從事經貿外交,備受朝野各界矚目。

台灣尊嚴VS.外交邊緣化
由於蕭萬長在向媒體說明此行的相關事宜時,態度十分低調,引來即將下台的民進黨官員、立委,乃至依附的媒體、名嘴大聲疾呼,要求蕭萬長要保持「台灣尊嚴」,充分反映大敗之後的民進黨,並沒有徹底檢討反省輸掉執政權的根本原因,就是抱著意識型態的神主牌當盾牌,高舉台獨意識優先的大旗,違反國際間全球化的主流,造成被國際排斥的被動鎖國現象,以至八年來經濟發展處於逆境、舉步維艱,與中共實施改革開放後的國際化走向,背道而馳,造成兩岸經濟發展差距的反轉,而且處處受掣。

具備國際觀才能提升地位
中共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最值得我們深思的,就是拋棄傳統的意識型態思想束縛,進而專注於拓展經貿國際化的規劃,「博鰲論壇」與「亞太貿協」(亞洲太平洋自由貿易協定,FTAAP)就是中共在此一大戰略下,創建的區域整合組織,「博鰲論壇」以非官方、非政治的面貌,邀請泛太平洋區域各國卸任的國家元首、經貿官員、專家學者與會,集思廣益、交換意見,成為中共經貿發展的智庫,這次的「博鰲論壇」明訂「綠色經濟」為主題,印證中共意圖在全球性的環保議題上,超英趕美,引領寰宇的企圖,足見用心。蕭萬長得而赴會,是可以把台灣在環保經貿成果,向國際展現呈示的良機,讓泛太平洋區域的領袖人物,瞭解到台灣農、漁、工、牧各業對環保工作的努力,誰曰不宜,用這種方式來突顯台灣,比民進黨八年來口頭嚷嚷台灣意識優先,貢獻豈不更大?民進黨在過去八年,由於領導階層缺乏國際觀,看到蕭萬長甫當選、尚未就任,就有機會在國際會議上一展身手,當然有酸葡萄心態,毋須置理!

推共同市場是為避免封殺
民進黨之所以抨擊蕭萬長赴會為不當,除了意識型態之外,他用「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身份去參加,才是主因,馬蕭團隊用「兩岸共同市場」政見主打經濟發展政策,在「一中」的問題之下,至少有544萬票對這項政策存疑,蕭萬長無法明言:兩岸共同市場,是目前不得已的作法,因為,將於2010年成立的「亞洲貿協」,台灣因為與發起主導的中共,有主權之爭,而被排除在這個以主權國家為會員的官方經貿區域組織之外,所以兩岸共同市場是蕭萬長為求解決台灣在「亞洲貿協」成立之後,免於遭到全面封鎖的借道之計。

從根本解決成立經貿特區
民進黨人在競選中雖看破手腳,卻因為自我閉鎖、不求甚解而找不到重點要害,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終於還是讓721萬投票公民選擇了「兩岸共同市場」的政見,事實上,遠在蕭萬長被馬英九徵詢提名為副手搭檔之前,我與本報巫發行人就曾當面向蕭萬長提出建議,以創建台灣為國際經貿特區的理念,加入「亞洲貿協」作這個國際經貿區域組織的後勤特區,成為全面自由化,開放的國際承認特區,從根本解決台海對峙的問題,建立台海長久和平的新機制。但很可惜這條摒棄統獨思維的新路線,雖然蕭萬長當時在口頭上客氣地讚揚了幾句,之後仍然推出「兩岸共同市場」的理論,卻在選戰中被抨擊到焦頭爛額。這次又以「兩岸共同市場」一說去「博鰲論壇」,我們擔心的是中共方面誤以為這是台灣全民的共識,而趁機擷取,造成未來雙方在經貿合作上,因規模差距過大,將主導權完全拱讓予中共的不利局勢。畢竟,蕭萬長現在是準副總統,而不是過去五年來單純的「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的董事長啊!
2008-04-11-臺灣公論報 1450
 
中小企業個體戶
錢進大陸陷坑多
不可佔陣地 只打游擊戰 
到大陸發展的台商,在數字上看,大企業只是少數,但是資金龐大,制度嚴格,資源豐富,影響力大,可以用計畫性的前期虧損,後期賺錢的長期規劃,到大陸發展,而且受到大陸各階層的歡迎,尤其在政策上,可以獲得許多優惠與保護。獲利之後,又成為樣板,受到更多的尊崇,名利雙收,是大陸吸引台資、外資的吸金石、模特兒!
台灣許多中小企業,因為看到他們成功的實例,加上台灣內部投資環境的惡化,也紛紛追隨他們的腳步,到大陸發展,卻往往事與願違,不但虧損,甚且招災,如果經濟部能有計畫的做一次普查,就可以清楚的查出,台資到大陸,虧損的比例,高到嚇人,賺錢的大企業,也只是常在媒體上鼓吹到大陸投資的幾家樣板大企業而已,台灣中小企業資金,被轉往大陸而如泥牛入海的金額,遠遠超過在大陸賺錢企業的營利,這是在兩岸官方找不到數據說明的事實!

萬商雲集登陸內地
中小企業限於資金,在前往大陸投資時,無法像大企業般避開許多陷阱,有下列幾個重要的原因:
.對市場調查不夠徹底,誤導投資前景,做了錯誤的投資。

.對政策瞭解不夠深入,在政策改變時,無力隨機應變,沒有見風轉舵的能力,死守不變,逆向操作,只有越陷越深!

.管理制度不夠嚴格,不能貫徹企業經營的基本要求,等到內部生變,變生肘腋,就無力挽救!

.對人性觀察不能體會,經過文革浩劫之後,「大陸同胞」與傳統的中國人有了相當大的性格差距,不但今非昔比,而且適得其反,人民公社使人民不再勤勞節儉、愛惜公物,文化大革命更打破了人們互信互重的傳統,養成猜疑、自保、冷漠而沒有理想遠景,這種特色,在大陸各地基層公務員身上,尤其明顯!

其後十年,大陸經濟起飛,鄧小平讓一部份人富起來的政策實現,讓大陸出現一片榮景,榮景的背後,是貧富差距拉大,也就是大型企業的發展更好,中小企業的空間更小,因為大陸只歡迎他們朝野自己做不到的項目,中小企業投資標的,多半選擇「與民爭利」的行業,當然不為當地官員民商所喜!

市調不嚴制度不彰
台商中小企業在大陸的失敗,也有自己不知檢討的原因:
.忘了我是誰?不清楚認識大陸歡迎你帶來的資金,不是你本人,因為你有資金,所以對你奉承巴結,耗到資金用完,戲就演完了,主角換人,你想跑龍套,也沒份!

.酒色財氣加上賭,是台商生活最容易被「大陸同胞」活逮活宰的陷坑,被坑的台商,不在少數,有苦難言,自掘陷坑自己去跳,就算是上當,慘遭活埋,也只能說是活該!

.送賄逃稅搞套匯;大陸官員無論大小,可說是無官不貪,台商送賄的手法,不需要像在台灣一樣輾轉細緻,結果是在官員收賄後,往往因政治鬥爭被鬥倒,送賄的台商成陪葬,逃稅、套匯是中小企業求存的「必要」之惡,由於必須有官員打掩護,就成了集體犯罪,官員犯罪,坦白從寬,被交出的台商,就成了代罪羔羊,罰款、坐牢、幾難倖免!要求倖免,又是提錢來談!

台灣的中小企業或則個體戶,經商的前途,大陸市場是一個選項,如果選擇到大陸去經營,我的勸告是:

.不要佔領陣地,也就是不要為企業置產,一切用租賃為原則,一旦有警,退租走人。

.不要做「與民爭利」的行業,只做有創始性的生意,見好就收,隨時改行。

.不要相信任何一個對你笑臉相迎、甜言蜜語的人,更不要相信一句話「問題不大」!不大的問題,最後一定會大到讓你血本無歸,甚至掃地出門!

優惠政策,羨煞商人
中共在改革開放之後,訂定許多對外引資招商的政策,憑藉著大陸龐大市場蘊藏的商機,台商在語言、文字通達的優勢下,被中共的各種優惠政策所吸引,以及地利之便,首先成為登陸部隊,早到的台商,因為中共牛步化的行政效率及立法程序,在有政策、無法令的情況下,成為各地地方政府有關官員的肥羊,這些潛意識排外又保守的基層共產黨員,施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功夫,與當地工商界聯手,把前來投資的台商資金,視作發展地方的墊腳石,形成台商口耳相傳的「圈、套、殺」惡性循環,即中共中央的政策圈進台商,地方政府的對策,套住資金,在地的配合工商業者就用抬價等等手段殺雞取卵,剝下台商的皮,因為台商不絕於途,絡繹投網,不怕沒有台商送上門來,因為台商迷信有土斯有財,批地的大權在握,開發的工作非在地人莫屬,等到一切妥當,台商資金耗光,留下可謂「豆腐渣」工程,再由法院拍賣給當地與官方勾結的人士,試看今日大陸各地,有多少開發的成果,是由第一手投入的台商所擁有的?真的是寥若晨星!

為商需正,勿染色情
其次是台商在大陸最為引人注目的問題,就是男性劈腿、包二奶,其實這是兩岸不直航的「副症狀」之一,台商到了工作地點必須與當地官員搞關係,習慣以酒色做為工具的台商,把「台灣文化」帶到大陸,在酒酣耳熱之際,有女相陪,增助氣氛,酒後劈腿,是食色性也的人性。但是包二奶卻另當別論,其中為錢、為情、為各種不同的目的,原因複雜,總結而言,大陸與台灣,雖然不過一水之隔,但是台商往返兩岸,因為政府間不開放直航,必須繞道,十分不便,只能較長時間留駐在工作地點,離家日久,人非草木,日常生活與感受,不可能只靠通電話、訴相思就能解決,一旦有了替代的對象,的確是聖人也在劫難逃,所謂「包二奶」云云,既成普遍現象,就不是個案私事,也不能靠立法禁止,必須在政策上開放直航,讓台商與家屬得以方便往來,正常聚首,否則,有了二奶的台商,即使賺錢,錢進大陸,對在台的家屬既疏照顧,對台資的回流,也有影響!
2007-07-13-臺灣公論報  24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